作者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
看板DummyHistory
標題[小說] 天志救國記--第四十章 紙老虎的興衰史III
時間Tue Nov 15 20:25:33 2011
關於美國的問題,以後將在另外的報告中特別討論。對於歐洲列強,最後需要討論的乃是
德國:
1913年時德國人口為六千六百萬,在歐洲僅次於俄國。但由於德國在教育水準、提供社會
資源和平均所得等方面都比俄國要好得多,因此其人口兼具質與量的優勢。義大利軍隊每
徵召千人入伍,其中就有三百三十名文盲;奧匈軍隊中有兩百二十名而法國則有六十八名
──德國軍隊在每千人之中,只有一人是文盲。
人口素質不僅有益於軍隊,德國工廠中的技術工人、企業僱傭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工程師、
實驗室聘請的化學家、在公司中領薪水的管理人員和業務員等等,上述人才都由德國的學
校、技藝講習所和大學大量培養出來。
德國農民使用化學肥料,實行現代化生產,每公頃的產量比起其他大國都要高得多。為了
安撫地主貴族集團和農民協會,德國政府對農業採取關稅保護,以抵擋成本更低的俄國和
美國農產品。即使是這種作法也並未使農業成為德國經濟的負擔。(唯一的問題似乎是德
國東部的莊園主大量僱傭波蘭人做為價農業勞動力,引發了一些國內爭議。)
1914年德國的煤產量為兩億七千七百萬噸,僅次於英國的兩億九千兩百萬噸。遠超過奧匈
帝國的四千七百萬噸,以及法國的四千萬噸和俄國的三千六百萬噸。鋼產量達一千七百六
十萬噸,超過了英、法、俄三國的總和。
德國在電力、光學和化學等新興工業中取得了巨大的優勢,西門子這樣的巨型企業僱用了
十四萬兩千名工人。以拜耳和赫斯特為首的化學公司,生產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造染
料。從1890年到1913年之間,德國的出口成長了兩倍,直逼最大出口國英國。同時它的商
船數量也大大增加,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商船所有國。德國在世界製造業產量中所佔的比
例(百分之十四點八)要高於英國,是法國(百分之六點一)的兩倍半。
1898年以來,德國海軍在提爾必茲掛帥下,實力迅速從世界第六名擴張到僅次於英國的位
置。這不但迫使英國海軍逐漸把駐紮海外的艦隊主力撤回本土,而且德國船艦在多數技術
指標上都佔優勢。
當1911年以來的國際緊張局勢,使德國決定大規模擴張其陸軍時,德國陸軍的實力增加也
非常顯著。從1910年到1914年德國的陸軍預算得到翻倍的成長。同時法國把百分之八十九
的役齡青年都徵召入伍,而德國只需要百分之五十三就能達成擴軍所需。
普魯士式的軍隊組織不但能夠動員數百萬後備軍人,而且因為他們受過較好的教育和訓練
,動員後能立刻派往前線作戰。法國的參謀部門則認為後備軍人只能擔任後方的留守,至
於俄國根本沒有武器、靴子和軍服來裝備其後備軍,也沒有可以指揮他們的軍官。先進的
科技和良好的交通建設、詳盡充分的動員計劃和優良的參謀制度,都會加強德國的實力。
所有的新興大國,自然都會要求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問題在於挑戰者能否改變舊秩序而
不招致太多反對,在這方面外交的角色與地緣環境同樣重要。俾斯麥了解德國的統一已經
引起了不安和忌妒,於是他努力穩住和英國與俄國的關係(儘管有些時候未必那麼成功)。
相反的,威廉二世和他的朝臣在外交決策上卻表現得毫無章法。
由於德國(俾斯麥造成的)憲政制度並沒有任何機構(除了不負責任的皇帝以外)對政府的總
體政策負責,不同的部門和利益團體只有各自追求自身利益。不但沒有人能加以管理,也
缺乏優先順序。海軍只把英國人當做假想敵,陸軍則一頭熱的設計要對付法國。商人和金
融家希望進入巴爾幹和近東,並排除俄國的勢力。結果德國跟每一個可能的對手都發生衝
突,而這樣分散實力實際上只是浪費力氣。
在德國內部,問題出在土地貴族集團希望保持他們基於農業利益的權力,並且擔心工業景
氣時期社會民主黨的壯大,以及勞工組織的興起。德國對國際政治的熱衷,帶有轉移國內
問題的考量。但是自從俾斯麥時代以來,儘管德國的工業、海軍及陸軍實力不斷增強,其
外交影響力卻正好相反。
以下的一連串國際局勢,最後導致了德國的孤立以及戰爭爆發:
二十世紀初,英國在從巴拿馬運河到阿拉斯加邊界的一連串問題上,對美國做了全盤讓步
。從而得以從西半球的戰略劣勢中解脫出來,並且大幅改變了十九世紀觀察家認為英美關
係永遠是對立的想法。1902年的英日同盟,減輕了英國維持中國現狀(以免德法俄進行瓜
分)的負擔。到了1903年,英國人已經準備要在非洲殖民地問題上跟法國妥協。
二十世紀初期,法國和義大利也有充分的理由改善兩國的關係,而義大利與奧匈帝國的爭
執則已半公開化。同時德國對日俄戰爭的推波助瀾令英法感到惱火,從而促使兩國在1904
年締結友好協定。
如果德國真的汲汲營營想要對付法國,那麼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1905年的摩洛哥危機時。
當時俄國顯然無力支援法國,而英國重新部署其分佈於全球的武力也還沒完成。但德國卻
選擇了外交投機,結果幾乎一無所得。1907年英俄簽下了有關波斯、阿富汗以及西藏等地
問題的協議,這不但調解了英俄在亞洲的殖民競賽,也減輕了英國在印度的防務負擔。
隨著1906年無畏級戰艦的出現,英德兩國開始激烈的海軍競賽。當英國試圖緩和這種競爭
局面時,卻沒有感受到德國具有相對的善意。接著是1909年的巴爾幹危機和1911年的第二
次摩洛哥危機。英國終於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中出面為法國撐腰,同時英國政府也開始制
定將來參加歐洲戰爭的計畫。
1912年,英國與德國間最後一次就海軍問題做出妥協的嘗試以失敗告終。英國與法國簽署
了英法海軍協定,這幾乎等於英法之間的防禦同盟,至少是英國對法國的安全保證。而從
1909年開始,德國對奧匈帝國所做的外交和軍事承諾,已經達到俾斯麥從未預料的程度。
十九世紀後半以來,歐洲國家對將來戰爭的設想分為兩種。一是人民戰爭(Nation in
Arms),另一種是總體戰爭(Nation at War)。前者如法國左派政黨曾經主張廢除兵役制和
常備軍,依賴「自由射手」和民兵組織來作戰。誠然這是一種別具政治目的的主張,然而
即使不帶有政治目的,歐洲各國也都流行過類似的想法。其至少的目標,是透過動員制度
建立「民族的武力」。至於國家機能等方面的問題,則不在考慮之內。
以德國為代表的總體戰爭思想,則將國家視為一條包容眾多支流的巨河,軍隊只是其中的
一條支流。其它支流包括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工程師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的勞動力等,並且
也包括宣傳部門在內。這兩種思想的差距,就猶如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與北方的差別。
儘管精神要素在普遍兵役制的軍隊中,作用要大過以前在專業軍隊中的。然而不可忽視的
是領導幹部需要受過高度訓練,以便讓徵召入伍的兵員快速進入狀況,如同把鋼水倒入名
為軍隊的模子中一樣。在德國這種模就是高度職業化的軍士官團,他們的技術知識與戰術
水準,在歐陸是無人匹敵的。
德國軍隊的運作,是由一批精選並受過嚴格訓練的參謀人員所掌握的。然而因為他們慣於
去執行軍隊的運作,並且不斷反覆的做,也有導致心理僵化、失去創造力與容錯力的可能
性。並且因為這些作法太過習以為常,更可能導致參謀人員擅自取代司令官的地位,理所
當然的發號施令的問題。
僅就軍隊本身的物質條件來說,相較於歐洲其他各國德國仍有三項優勢:更多的火炮、更
多的機關槍以及更優良的鐵路系統。
奧匈帝國的軍隊雖然也在模仿德國的做法,但其多民族的組成,就如同雜質過多的鋼鐵。
並且其領導層的專業能力,也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不過奧匈帝國在德奧同盟中的弱勢地
位,卻應該有助於聯盟領導權的統一。
法俄兩國因為相距遙遠,要協調其戰略是困難的。雖然法國參謀本部在軍技上不如德國那
樣要求完美,但在「軍藝」上卻有相當高的水準。然而法國的軍事思想,在多年前就開始
出現許多壁壘分明的派別,彼此相互掣肘。而以精神要素為主的法國新軍事哲學,逐漸傾
向輕視物質因素。但是精神戰力是無法克服武器上的劣勢的,武器的低劣反而可能會打擊
士氣。
這一問題對俄國來說更為明顯,雖然俄國的人力資源龐大,其領導階層卻充滿腐敗和無能
。雖然俄國軍隊以勇氣和耐力著稱,但國家的落後卻足以形成「木桶的短板」。與之相比
,英國的軍隊是一支小規模的專業化募兵制部隊,慣於在殖民地作戰。它的高級軍官不像
歐陸國家,始終在研究如何指揮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大軍作戰。
不過英國加入法俄一方的影響,還是相當可觀。英國海軍可以阻止德奧同盟從歐洲以外獲
得資源,並且除了地理條件受限的俄國以外,也能保障己方可以從海外獲取資源。從外交
上,英國的參戰決定了日本的態度,並且也會影響義大利。由於美國與英法之間有密切的
商業和金融往來,在利益考量下美國最終也許無法保持中立。
然而對德國來說,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在經濟上都是無足輕重的,因此海外交通和殖民地的
喪失,至少在初期是不痛不癢。只要德奧同盟的內陸運輸系統得以維持,糧食與原料短缺
的窘境就得以緩解,而海上封鎖也只會有緩慢的效果。
對於那些認為戰爭會迅速結束的主張,有些反例可以被提及。日俄戰爭進行了超過一年,
日軍並未贏得一場「決定性的」陸上會戰勝利。儘管俄方損失較大,但直到最後都沒有被
逼入牆角。第一次巴爾幹戰爭進行了五個月,儘管土耳其的敗北較日俄戰爭的俄國更重大
,但即使只是其政府不願認輸,戰爭也會被拖延下去。只有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因為雙方
實力差距太過明顯,才得以迅速結束。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英國加入法俄一方,戰爭即無法在「聖誕節」之前告終。德國或許能
迅速擊敗法國,但也可能在法國陷入與1870年同樣的游擊戰困境。因為地理條件,英國和
俄國都不是德國能夠快速征服的,而只要其中之一沒有認輸,另一方也不會甘願選擇談判
。屆時德國很可能要面對與拿破崙,或者七年戰爭時的腓特烈大王相同的處境。
並且法國與德國的邊境相當狹窄,在瑞士與盧森堡之間長度僅有一百五十英哩。從瑞士邊
界開始,除了平坦的貝爾福隘口地區外,邊界沿孚日山脈延伸七十英哩。而北段的邊界,
則有以自古以來的要塞艾比納爾、圖爾、凡爾登為中心的防禦工事來掩護。凡爾登以北二
十英哩,就是比利時與盧森堡的邊境,並且有阿登丘陵的障礙存在。在法國要塞線上的缺
口,只有艾比納爾與圖爾之間的沙爾姆峽口。
在如此受限的環境中,兩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要速戰速決似無可能。克勞塞維茲曾經指出:
法國的心腹要害在布魯塞爾與巴黎之間。法蘭德斯地區自路易十四時代以來,就是戰爭的
通道……
(以下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77.189.5
推 TheoEpstein:推! 11/15 20:35
推 Hartmann:大推 11/15 20:47
推 efleet0714:資料考據用心,推! 11/15 20:50
推 Calfstrong:推 11/15 20:51
推 sayuki:推 11/15 20:53
推 qekye:天志哥查完資料了,該上床囉~~~ 11/15 21:00
推 newSung:推 11/15 21:45
→ ben101068:根本就是帶一本霸權興衰史就夠啦~ 11/15 21:57
推 chikasa:wiki wiki!!!! 11/15 22:03
→ ThomasJP:不夠滴,光是一戰至少就要Download N本書的內容... 11/15 22:04
推 Eressea:天志在現在應該是相關領域的大師吧XD 11/15 22:43
推 Geigemachen:讚,架空歷史中的紮實史實 11/15 22:44
推 kevinc2000:推!! 11/15 22:55
推 cluku:德國超威的...二戰後領土縮水成現在這樣~救歐元還是靠德國 11/16 00:04
推 chenglap:我們香港的領土也由整個交趾省縮到只有港九新界呀... 11/16 00:06
推 brigand:推 11/16 10:11
推 WolfLord:所以這一章是天志在DOWNLODEING&Patch.....(逃) 11/16 13:59
推 monismile:先推狼大XD 11/16 17:42
推 monismile:後推連發 11/16 17:46
推 Aternis:主角要是在半途掛掉,不,只要失能就會再度改變歷史 XD 11/17 02:50
→ salagadoola:做為價農業勞動力<-廉價 11/20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