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rker ()
看板outdoorgear
標題[閒聊] 對台灣戶外裝備零售業經營環境的一些想法
時間Sun Nov 6 16:36:52 2011
這一兩年來在國外裝備網站東買西買也買了一些東西,
也一直在想一些台灣裝備零售業的事情,整理一下就丟上來,也順便跟大夥聊聊
這篇不是勸敗文,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最一開始
我是上rei買頭燈的,一比較才發現,之前在登山友買的petzl tikka plus,
在rei特價的時候才$20出頭(印象中不確定),請朋友帶回台完全不需要運費。
第一次嚐到甜頭後,就開啟了我電子商務的敗家新頁,對一個窮研究生來說,
買的這些東西是以前不太會考慮的,譬如說snow peak的鈦鍋、鈦杯等等,
在台灣買幾乎都只能買一半,以前完全不考慮的咖啡壓濾跟奶泡壺也就這樣手一滑
就來到台灣了。
買不少裝備,但是衣服類的卻都沒有入手,因為始終衣服要穿在身上才知道是否
該入手,直到有超級裝備控因為太喜歡這種機能服飾,自己從美國進貨來台灣賣,
還可以試穿試size我才知道,原來始祖鳥、長毛象也可以這麼便宜啊。
總的來說,這一兩年我完全沒有成為戶外裝備店家的顧客,他們完全沒有做到我的生意,
但這期間卻是我敗家最高峰的時候。
我在想
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已經很多了吧?
像最近版上吵的幾棵背包,團購者眾,但真正會看了生火文直接去店頭買的人又有多少?
這引出了一個值得討論的題目
也就是代理商的定價策略
以gregory muir為例
台灣代理商定價5800,並且規定零售只能打九折
然而,就算美國網站不打折賣$100,運費$30加上運氣不好被海關打了10%關稅
那麼也才花約$4300台幣就買到了,差了將近一千元,
這樣的價格非常沒有競爭力,
使得很多朋友,去裝備店並不是買東西,而是看東西。
這無形中增加了店家的成本,而因為商品賣的少,代理商卻要求要吃到一定的量才能
賣,店家的囤貨成本、開店成本、人事管銷都要算上去,所以商品價格就定的越來越高了
我覺得這從snowpeak 的代理商從歐都那換成撒野之後就可以看得出來,
簡單整理,因為買的人變少了,東西價格就提高了,折數也少了。
五五折-六折進貨的價格,要賣到八五折-九折店家才能維持開銷、才能賺。
最近觀察幾家傳統路線的戶外裝備店,
都發現連六日都是逛的人多,買的人少,營業額一天可能不超過兩萬,
兩萬其實很少,賣個兩件雨衣就超過兩萬了,
但商店為什麼還能夠開並沒有收掉,或許就跟我上面推論的定價策略有關係吧,
所以,這些裝備就被當做是『精品』來賣了,因為利潤比例快要跟精品一樣高了。
mhw新的代理商的操作方式就有點這樣的味道,精品化了的戶外裝備
以這種方式運作的代理商,最有代表性的我覺得就是代理P牌跟O牌的那家,
那樣的價格策略,只要上到品牌的官網去,都會發現台灣的價格多比美國售價多個
三-四成,一件萬元雨衣來說,跟美國售價比就有被貴個三-四千的感覺,
買的人自然就少,但是,代理商竟然也還可以在台北市地價最貴的地方開三家直營店,
可見這樣的定價策略似乎管用,買的人雖然不多,但是單件利潤卻很高,
然後利用每年換季的時候打六折促銷,吸引平常只來看貨不買的消費者幫忙『清庫存』
六折應該還是有賺。
另外一個現象
這些店家消費的大宗,好像已經變成了持國旅卡的消費者,
畢竟,每年有個一兩萬旅遊金的人,單比消費就可以把戶頭裡的旅遊金花掉。
或許這只是一段過渡期,等到更多品牌或代理商加入市場,這樣的價格策略
就會受到挑戰,也或著,跑單幫的水貨商多了以後,公司貨的價格才會平衡一些吧?
不過,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以後商家會積極的去辨識哪些人只是來看貨試尺寸,
哪些人才是潛在客戶。
我個人還是會用行動支持零售商,如果價格跟官網沒差太多就直接下手了,
差太多當然還是不能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以上淺見,希望大家看完也能夠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大家抬槓一下聊聊嘛。
題外話:
其實我對代理商這種定價策略試很反感的,把這些裝備當精品來賣更反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7.50
→ kerker:補一下為何反感:因為這種定價策略會成功靠的是資訊不對等 11/06 16:45
推 chaplin6761:就我自己的觀察與鄉野訪談,代理商的進貨成本很低, 11/06 16:58
→ chaplin6761:低到他們可以忽略跑去買代購的消費者。畢竟敢上網如此 11/06 16:59
→ chaplin6761:敗家的應該都是年輕一輩的。 11/06 16:59
推 hewenkuo:推資訊不對稱,某些單車用品也是 11/06 17:07
推 LCUTE:推K大 有同感 11/06 17:16
推 SYOTEN:我覺得市場大小不同 賣東西也不若買東西那麼簡單 屯貨壓力 11/06 17:27
推 SYOTEN:也很大阿 11/06 17:27
推 SYOTEN:我倒是沒有對這些定價策略反感 反正市場上還是很多便宜的好 11/06 17:32
推 SYOTEN:東西可以買 也未必需要一窩蜂風這些國外的大廠牌 11/06 17:33
→ jcx:不少人也是把裝備當成精品潮貨來用 才讓代理商越來越氣焰高張 11/06 17:42
→ neverfly:可以多賺的,又何必要少賺呢? 11/06 18:04
→ kerker:代理商進貨成本到底多低?我知道一般零售大概是5折-6折間 11/06 18:06
→ kerker:我也覺得囤貨壓力不小,但矛盾的是賣那種價錢如何把貨銷掉 11/06 18:12
→ kerker:因為就我所知,代理商也是會被原廠要求要吃一定量的東西 11/06 18:12
→ kerker:東西價格高買的人少自然貨的流通就少 11/06 18:13
→ kerker:代理商被原廠凹,零售商也被代理商凹,凹到最後市場成長慢 11/06 18:14
→ kerker:甚至萎縮掉 11/06 18:14
→ kerker:我的觀察就是靠國旅卡來HOLD著,沒有國旅卡這市場就沒了 11/06 18:15
推 paradis:我要承認我這三年來的國旅卡都是貢獻在中山北路了^^" 11/06 18:50
→ zooboss:比較想知道哪有可試穿的代購XD (不過已貢獻太多給店家了 11/06 19:30
→ sigsig:樓上,提示,找今年10月以後的文章就有囉。 11/06 19:36
推 SYOTEN:定價如何 我想她們也是有經過再三考量的吧 下單的量不夠多 11/06 20:27
推 SYOTEN:價格也可能較高 以致於定價無法向國外那麼低 11/06 20:27
推 bfbf:推資訊不對等,普羅大眾愛做功課者寡 11/07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