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arathustra8 (德州.巴黎.Tzara)
看板Headphone
標題Re: [問題] 木耳會因器材而升級嗎?
時間Wed Jan 23 00:39:34 2008
我在台灣最老的高傳真視聽雜誌當編輯
每天接觸很多重度發燒友,
每天要跑發燒圈的趴
可能下班後換個身份,跑跑時尚藝文圈的趴
再換個身份,可能跑樂團圈的趴
不過跑哪個趴,獃久了,看久了,都會發現普遍有種本末倒置、玩物喪志的現象出現
而那種感觸發生在音響圈
最普遍的就是「只在聽音域廣否?音場開否?低頻重否....」
而少去聽到有人去討論「聆賞音樂創作的美學,錄音的美學,或者結構賞析?」
但這種現象是可以預期的
因為「美學」的教育在台灣,本來就難以與歐美、日本相提並論
關於美學的問題,我想就不多說了
短期內是難以改變
總之,我在台灣參予過那麼多場音響評鑑會
多數聽到的彈論確實都是
「這提琴聽起來饒富松香味,高頻亮而不刺,低頻沉又重,暫態反應快...」
「聽那鼓皮、聽那鋼琴琴鍵、請聽那什麼、聽那什麼...」
這樣真的是在「聽音樂」嗎?
如果這樣就是音響,我手邊很多測試片,很多機器作的測試音,都很標準..
另一點感概,台灣玩音響,評論音響只能聽古典樂..
但當我在日本親身聽過他們的音響發表會,跟同樂會
發現他們拿出Queen、Pink Floyd、Nirvana、the clash當試聽片時,
我都快哭了...
而當我拿這些唱片在公司播放時,
當總編小心翼翼的說:「等等有客人來,不要讓客人知道高傳真的編輯拿百萬
音響在聽這種音樂..」
什麼叫做這種音樂?
另外一種感觸,發燒圈賞析唱片的方式:原音重現
但您真的知道什麼是原音嗎?
光是聽現場交響樂團演奏,第五排跟第十排聽到的就不一樣了
OK,聽一個人再你面前彈吉他
在教室彈,跟在廁所彈,跟在戶外彈,
同一把吉他,同一個人,聽起來都不一樣
什麼叫做原音重現?
多數人都以為發燒唱片就是原音重現
但是,也在玩錄音的我聽到的明明就是該母帶錄音美學刻意加了Studio Reverb
,或刻意加了Compressor,或刻意作了哪些EQ、Mastering時刻意做了哪些動作
這些動作,實際上就是「失真」(No.1),跟原本樂器、人聲都是有差距的
除了AD/DA取樣的差異外,壓唱片的過程,又是另外個「失真」(No.2)
:別懷疑同一母帶壓片,第1張壓與第1000張壓聲音不一樣
音響發燒友搭配不同器材所產生的系統差異性,又是詮釋學上的另一種「失真」(No.3)
每個人對於音色喜好的不同,所造成的評鑑標準不一,又是一失真(No.4)
那麼多種失真的可能,其實玩音響玩到最後,
我的心得就是:一切都是假的,不可能原音重現,但看你怎麼玩去「弄假成真」
弄假成真,與玩物喪志,確實是我在這個圈子觀察到的幾個現象
耳機圈不過是小型的發燒圈
當然,我也曾看過很多能同時意識到歌曲創作美學與錄音美學賞析、音響詮釋美學的
但這真的是少之又少。
說到所謂的
歌曲創作美學與錄音美學賞析、音響詮釋美學
今天我跟一名有意在本刊寫評鑑的作者聊天
我說我希望他看待音響與唱片,能先後注意到下列幾個面相
1.該曲被創作時的背景故事
2.演奏者的背景以及其美學系譜歷史(前兩點為第一層美學)
3.演奏者演奏該曲時的美學背景(第二層美學)
4.錄音美學錄下該演奏者演奏該曲的背景(第三層美學)
如果非古典樂,而是晚近創作的現代樂派、爵士樂、搖滾樂、電子樂等
上述四點一樣通用
當能體認上述四點後,再去聽第五點
第五點:音響系統詮釋該唱片錄音美學所錄下該演奏者演奏該曲(第四層美學)
集合這五個重點,共四種美學,
這是我自己身為雜誌編輯,愛樂者,也有自己的樂團在玩音樂,也在弄錄音等多重身份
所集合的總結心得
說的很長,其實重點就是
器材是所有我認為玩音響的美學進程中的最後一道,而非是唯一一道。
共勉之
※ 引述《Esgibt (可苦‧可樂‧人)》之銘言:
: ※ 引述《ivano (伊凡諾)》之銘言:
: : 因為買唱片回來,通常可以很明顯聽出錄音夠不上水準…
: : 我想,這應該也是玩音響耳機的後遺症吧 囧
: 雖然我主要是聽喇叭的,但耳機版也瀏覽了好一段時間,
: 好像耳機版比較主流的討論內容是,
: 什麼樣的器材能聽到什麼樂曲多低的低頻、多高的高頻,
: 是縱深抑或是寬闊的音場,細節是多還是刮耳等等。
: 能聽到越多這類事物,越是好玩家;
: 那能以上述標準買到越好的器材,越是讓人羨慕。
: 但在版上確實比較少聽到對樂曲本身的賞析、
: 分享聽到從而感受到的樂曲意涵、創作者的創作設計與鋪陳、情感、投注的靈魂、
: 評論樂曲之演奏是否恰如其份地表現出該樂曲的主旨等等。
: 這讓我有點失落,
: 難道「耳機」版只能談論耳機「器材」的性能與新台幣比,
: 並且試驗自己的身體機能在社會上或版友中是領先抑或落後,
: 而不能躍入討論耳機器材所傳達的事物—音樂本身嗎。
: 只是覺得有些可惜了。
--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http://blog.yam.com/tzaral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43.103
推 ckzj:大推 01/23 00:40
推 frank90043:推一個,該回到音樂本質而非器材的音響性 01/23 00:41
※ 編輯: Zarathustra8 來自: 61.217.143.103 (01/23 00:55)
推 nawussica:那我推薦你聽SH revo的片子 01/23 00:56
推 apialo:完全不能同意你更多!! 聽現場的才是超棒的啦 編輯加油!! 01/23 01:01
推 chucky:太酷了!!我推~~ 01/23 01:15
推 sssuperman:想說 奇怪 怎麼沒辦法M 忘了自己已經辭版主了XD 01/23 01:15
推 DemonRing:push... 01/23 01:26
推 whiteeye:的確有所感~ 但超人大的推文XD 01/23 01:45
推 kingofwu:推 01/23 01:47
推 owenx:音樂性和音響性本來就應該分開來看的:) 01/23 02:00
→ owenx:難道拿百萬音響來聽楊宗緯,他就會變成Pavarotti? XD 01/23 02:01
推 wanglanchang:推好文! 01/23 02:17
→ yuukaze:推樓上上 XDD 01/23 02:35
推 MIG29:也許器材的研發製作也能列入美學賞析 01/23 02:37
推 LuciferXI:好文好文推! 01/23 02:47
→ Migala:大推此篇 01/23 03:00
推 bagacow:Pink Floyd是好物呀~~~ 比一堆情情愛愛的東西好太多了 01/23 03:29
推 BoysBeIII:一定要推的~!! 01/23 03:42
推 ncuball:真的是中肯!! 01/23 04:19
推 apsras: 推推推~中肯文!! 哪有可能真的原音重現 01/23 05:26
→ apsras: 從進了現場麥克風開始就不可能是原音了! 01/23 05:29
推 scott29:大推 01/23 08:56
推 Adorse:大堆這篇.尤其是那五點.我說得本末倒置就是.把第五點當第一 01/23 09:01
推 QuadroFX:我也覺得 聽音響應該比在現場好聽吧 音響耳機都調過了 01/23 10:38
推 nightlancer:耳機板上的確很多忘了音樂才是目的的人啊.. 01/23 12:13
→ nightlancer:音響可能是好聽 可是現場有現場的空間感 不大一樣的 01/23 12:14
→ Zarathustra8:聽現場在不同地方聽也不同,如果是演唱會,過了PA 01/23 12:25
→ Zarathustra8:更是非「原音重現」.所以,我才說音響是弄假成真 01/23 12:25